祝方芳 官方网站

http://zhufangfang.zxart.cn/

祝方芳

祝方芳

粉丝:57458

作品总数:4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祝方芳 | 千祝文化网创始人201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艺术学院,现居北京。善于整合高端资源。现为:资深策展人国家注册拍卖师、画家策划过上百场艺术品展览,不定期组织艺术品拍卖会,对艺术品行业深有研究。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祝方芳谈绘画评论家黄永生老师——画美得令人窒息的水彩画

 

/ 祝方芳

 


黄永生 |《春萌》| 56x54cm

 

初次见到黄永生先生是在另一位画家的展览现场。也许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他将头发全理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格外引人注目。对于我来讲,黄永生这个名字一点都不陌生,因为很多画家画展的前言、作品解读都是永生先生写的,好多身边的画家被他的评论介绍出去,多篇文字发表在《造型》《中国水彩》《当代美术》等刊物上。那天,同样的,也是未见其人先见其文,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以为永生先生只是一位绘画评论家。

 

无意间关注了一个公众号叫“黄永生论画”,才欣喜的发现永生先生会画画,而且是画美得令人窒息的水彩画。能写或能画已让他人羡慕,因此,兼具画家、作家身份的黄永生是让人钦佩的。

 


黄永生 |《墨绿香》| 2015

 

永生先生的另一个身份的是高校的美术教师,他在教学上很受学生欢迎,是最优秀的教师之一。诚然,作为他的学生是幸福的。永生先生不仅能授予学生绘画技法还能引导他们对绘画的本体语言进行深入的思考。

 

世界上并不缺少画家,而是缺少会思考的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副书记、秘书长徐里先生说:“永生不仅画得好,还是个爱思考的人,之前他思考自己的创作,现在他花不少的时间思考别人的作品,他的文字触及创作背后的学术问题,从绘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这是有意义的。”

 


黄永生 |《城市化》| 56x54cm

 

永生先生评论画家的作品,是从真正意义上发掘被评作品的内涵,感受艺术家内在的精神活动。他善于从被评的作品里寻找问题,能感受其精神内涵的作品,他用激情肯定之;找不到内涵的作品,则从缺陷中开发其未来的无限可能。

 

业界很多人都知道,永生先生并不是一开始就画水彩画,之所以从主攻的油画转向水彩,是希望中西理念在画中碰撞与融合。

 

在《从黄永生作品看水彩世界的东方气韵》一文中,张艺提到:“黄永生先生探古追今,融贯中西,用他爱思考的大脑、探秘的目光、追寻的心态来捕捉人和自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意蕴,让西方艺术充满中国哲思,让西画流淌东方气韵,让中西理念在画中碰撞、在画中渗透、在画中融合,这无疑是黄永生在西方水彩画种东方化的宝贵拓荒。”

 


黄永生 |《酷暑》| 2014

 

水彩与中国绘画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都是纸上作画,以水作色彩媒介,色与水的相互浸染、碰撞,不易涂改;水彩画的水色淋漓、飘逸空灵、浑然一体的意境与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似与不似、情景交融的所追求的艺术境界相似。水彩变化空间大,拥有良好的透明叠加和水色交融的效果,这是永生先生所喜爱的。

 


黄永生 |《蓓蕾》| 56x76cm

 

不喜欢墨守成规、“与我为敌”,这是大多数人对永生先生的印象。永生先生的文字是别出心裁的,所绘出的作品当然也属“非理之理”。初看黄永生先生的作品,第一感觉是色彩很丰富很美,画面所呈现的效果晶莹剔透、清新亮丽,并且运用色彩、造型和光线的完美激化融合来表达出作品的精神内涵,能使人心旷神怡。

 

记得有一次,我将永生先生的作品图片分享给一位朋友,朋友看后激动不已:这么精彩的作品实属难得一见,本来压抑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确实,精彩的作品具有疗伤的作用!

 


黄永生 |《晚钟》| 2015

 

永生先生的大部分作品是趋于抽象的。有次欣赏他的画作,感觉特别抽象,便戏说:永生老师您这作品这么抽象,很多人都看不懂。他回一句:非理之理。

 

随后永生先生解释道: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用固有的欣赏模式去欣赏一幅作品,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一开始不被接受很正常,因之前从未有过,对之有陌生感。

 


黄永生 |《禅院》| 2014

 

在作画过程中,每个画家用自己的语言对无规定的直接性作规定,脱弃物质的表面,朝向抽象的意味,趋向精神层面。抽象概念是画家内心思索的意识,画家借感性显现奔向抽象的理解,让作品呈现独特的内在精神。

 

从思想的层面上来看,抽象的过程就是思索的过程,思索即是精神。精神是抽象的,经由画家内心的体验,将抽象的内心活动转化为感性的绘画,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必然具其独特的形象。

 


黄永生 |《竹篁》| 2015

 

 “非理”,并非无理。画家始终遵循自己内心的感受,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画面中,自然的形象通过画家手上的画笔,经过创作,升华至精神层面。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的黄永生,未来,他也将会突破自我,迈向更高的艺术舞台。让我们祝福永生先生,祝愿这次的画展和新书发布会可以圆满成功!